这五个国号,排名第一的是齐。
原因自然是因为赵泰起势于齐地。
按着历代以来的规矩,以齐为号最符合传统。
排名第二的是宋。
赵泰看了理由,他是赵宋宗室,以宋为号有利于南方稳定。
第三是周。
周朝是文官比较推崇的一个朝代,而且比较长寿。
第四的是元。
看到这个国号,赵泰比较吃惊。
说起来这个国号被提出来,还是赵泰的原因。
历代以来的国号,都是以发祥地、封爵、物品为国号。
赵泰在内阁提出诸多国号时,也提了两个,分别是大明和大业。
当时内阁询问出处,赵泰提出国号取文义,大明出自“大明资始”,大业出自“济济多士,乃成大业”。
赵泰内心比较中意大业,他认为国家的兴盛,不是靠个别君主,而是人才蔚起,国运方兴。
赵泰取文义为号,帮着内阁诸臣打开了思路,也开启了从典籍中寻找国号的先例。
结果有便人提出,“大哉乾元”“乃统天”,国号当为大元。
赵泰看着以元为号,居然排到第四,心中不禁发笑。
他打了这么多年蒙古,没想到元寇竟然是自己。
排名第五的则是明,至于赵泰比较中意的大业,则没有进入前五。
赵泰稍后思索,大概知道了大业没有入榜的原因。
这大概是因为杨广曾以此为年号,官员不敢选择,怕引起不必要的联想。
此外在大臣看来,国家兴盛重在君主,不理解赵泰更重人才的思想。
赵泰看着百官商议后的结果,沉吟一阵后,微笑宣布道:“若是从这五个国号中选择,孤看就大明吧!”
“大王英明!”
王文统等人见赵泰决定,立刻就叩拜行礼,似乎担心赵泰反悔一般。
对他们而言,赵泰选任何一个国号都行,重要的是大王终于要登基为帝。
说起来,他们也是心累。
若是别人有赵泰的条件,早就当皇帝了。
他们也就是遇见赵泰这样的,怎么劝都不听,一直拖到现在。
赵泰摆摆手,让各人起身,遂即商议改元和都城事宜。
这个内阁早商议过,同样拿出多套方案,准备可谓极为充分。
赵泰看了看,很快就决定改元昌武,定国都于洛阳。
百官听见赵泰的决定,顿时响起一片震耳欲聋的欢呼声。
......
在确定国号、年号、都城后,接下来便是新帝的登基大典。
这件事不能含糊,该走的流程一定要走。
赵泰不懂这些礼仪,全权交给内阁筹备。
新帝登基,新的王朝将要建立,齐国朝野气氛热烈,整个天下都关注赵泰将要登基之事。
在此期间,南方虽然发生几件反齐起义,不过很快就被镇压下去。
一个月后,登基大典终于筹备完成,赵泰经过一番繁琐的礼仪,进行多场祭祀后,在邺都城外接受赵昀禅让,于数万将士的欢呼声中,称皇帝。
“咚——咚——”
禅让仪式结束,邺都城内响起激昂的鼓声。
赵泰乘龙辇入城,城内十余万百姓都走出了家门,跪在大街上,看着赵泰在锦衣卫的护送下进入皇宫。
在宫殿外的广场上,齐国数百文武,穿戴崭新的朝服,列队恭候。
这时赵泰身穿龙袍,头戴十二珠天子冕旒冠,手牵头戴凤冠,身着五色袆衣的皇后,一步步走向宫殿。
皇宫内的士卒和大臣一起跪拜,高呼万岁。
赵泰携手皇后缓缓登阶而上,一直进入大殿,而后端坐皇位之上。
片刻后,内官高声唱道:“陛下有旨,宣百官觐见!”
大明朝的文武百官,立刻在王文统和武仙的带领下,列队进入大殿。
他们看着高坐皇位的赵泰,并列坐着皇后,齐齐行大礼跪拜,三呼万岁,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赵泰俯视群臣,心中无限感慨,内心生出如梦似幻之感。
“众卿平身!”
“谢吾皇万岁!”
........
赵泰登基,大赦天下。
当年那些元从功臣,一一得到封赏。
其中武仙、李璮封郡王,另有公爵十二人,侯爵三十六人。
在大肆封赏功臣之际,新生的大明朝迁都洛阳,并派遣使节出使周边,宣告新朝建立。
……
沈阳。
赵泰登基的消息,传到忽必烈耳中。
忽必烈面色变得十分凝重。
大明朝的建立,让本就士气高涨的明军,更加气势如虹。
如今赵泰大军还没出手,忽必烈在孟珙、史天泽和契丹兵的攻击下,已经有些顶不住了。
忽必烈知道赵泰称帝,完成对国内的整合后,必然会发兵进攻蒙古。
这段时间忽必烈一直与蒙哥商议对策,不过蒙哥在云中输得太惨,短时间内没法有新的动作。
这让忽必烈十分焦急,他见蒙古元气大伤,不是新生的明朝对手,随即建议蒙哥派遣使者前往洛阳,祝贺赵泰称帝。
忽必烈的意思是,缓和蒙齐关系,不过他的提议,却被蒙哥直接拒绝。
忽必烈见此,只能加紧备战,而为了获得更多战略物资,忽必烈在面对明军袭扰时,转入全线防守。
1246年,大明昌武元年,十月。
忽必烈完成在辽河平原的收获后,凑了三万兵马,跨过鸭绿江再次进入朝鲜,攻打高丽。
赵泰只占据山东一地时,就与高丽国有过联系。
当年为了支持高丽,拖住蒙古东征军,赵泰还给过高丽不少支援。
忽必烈三万人马攻打高丽,而此次蒙军携带了大量火药,以及攻城用的火炮。
高丽军难以抵挡,义州、铁山相继被蒙军攻破,蒙军直逼平壤,高丽王只能派遣使者,渡海前来求援。
十二月底,大明朝迎来了第一个新年。
因为没有战争,全国上下一片喜气洋洋,准备过一个安稳的新年。
洛阳城,皇宫内。
赵泰看完内阁送来的奏报,捋了捋胡须,询问道:“高丽之事,几位爱卿怎么看?”
“臣以为朝廷应该支援!”王文统道:“若是蒙古击败高丽,对于我朝夺取辽河流域,将颇为不利。”
赵泰微微颔首,随即又摇摇头,“援助可以,不过朕之意,高丽国必须付出代价。”
“陛下的意思是?”王文统不禁询问。
赵泰沉声道:“将高丽纳为内藩,保留高丽王爵位,世袭罔替,高丽国丞相等一众官员,以后都由大明任命。”
王文统皱眉,“陛下,如此条件,高丽恐怕不会接受。”
赵泰笑道:“那就让忽必烈灭了高丽。”
喜欢登基吧!大王!请大家收藏:(www.24vipshu.net)登基吧!大王!vip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