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等他回来以后,就调他去御马监吧。”
“有些人,是该学学什么才是令行禁止的规矩了。”
朱由检这话虽是没有明说,可也能看出陛下对现在小太监的不满。
以至于等到那个小太监请来朱建烨这个大皇子,以及皇后派来几名跟随斥候的宫女后。
朱由检便是直接挥手打发这个太监去了御马监,听从安排了。
而且朱由检也趁势发难,直接下旨道。
“传朕的旨意,以后凡是我宫中太监,都必须去御马监军训三个月的时间。”
“三个月后,只有那些经过考核合格的太监,才能入宫行走,否则一律不得入宫,直至合格为止。”
“再去传旨御马监,以后凡是宫中的太监,派去军训者,一律训练令行禁止,只需适当训练体力便可。”
“是,陛下,奴婢遵旨!”
几名负责伺候朱由检的小太监,心中早不知道将那个没有眼力劲的混蛋,骂了多少遍。
现在的大明朝,什么时候陛下的话,还需要质疑了?
莫说是首辅在给皇子上课,那就是太祖重生,你也要分分谁才是当今陛下吧?
真实不知所谓,活该他去御马监受罪,就是坑苦了我们这些无辜的人。
心中各自哀叹一声,随着朱由检牵着朱建烨的小手,向外走去,几名小太监也是连忙起身跟了上去。
却是朱由检,一直认为中老年的太监行动缓慢,又没有年轻人的锐气。
虽说在思想觉悟上和办事能力上,要比小太监强不少。
但贵为一个年轻人,是不是也更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?
这也就导致了乾清宫和负责伺候朱由检左右的太监,几乎都是在二十五六岁以下。
年轻的更是只有十六七岁而已。
说起来,一般的太监磕磕碰碰,能达到在乾清宫办差,亦或者是能伺候在朱由检这位帝王的身前。
那就没有人是傻子。
可谁能想到,就是这在的一个人,结果今天居然犯了病?
冷不丁的冒出这么一句话来,可谓是坑苦了大家。
怕是未来,那个小太监,还不知道要受多少罪呢。
毕竟这满皇宫的太监,几乎都受到了他的连累。
不提这些,却说朱由检领着虎头虎脑的朱建烨刚刚离开皇宫。
这个小家伙就露出了好奇的神色。
一双眼睛滴溜溜的乱转,一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模样,那是看什么都好奇。
说起来也是不怪这小家伙,毕竟这么多年朱由检一直都将他保护在宫中。
直到今天才带出来走走。
要说还不是朱由检舍不得朱建烨出宫,实在是前些年宫外乱哄哄的一片。
什么流民,什么反贼天下到处都是。
谁知道那些家伙有没有哪个胆大的,就跑进了京城来?
再者说,也是朱由检一直忙,而朱建烨和皇后又从来没有说过出宫的事情。
所以这家伙也是没有想到那些。
直到今天出宫在即,才恍然想起,自己那个大皇子就好比是笼子中的金丝雀般,还没有见识过外面的天地。
这才有了他命人带来了朱建烨一幕发生。
朱由检也不说话,任由今年已经九岁的朱建烨到处瞧瞧看看。
并且随波逐流般,朱建烨停下他就停下,朱建烨行走,他就跟着走。
“都散开吧,不必亦步亦趋的跟随,你们躲在暗中保护即可!”
突然间,朱由检发觉周围看过来的眼神有些疏远,更有甚者远远的见到他们这帮人,就立刻躲开。
这才让朱由检想起,自己的身侧还一直跟随者一群太监,宫女和侍卫。
摇了摇头,这一次朱由检想的是微服私访,顺便带着皇儿出来见见世面。
若是一直被这般跟随,显然是有违初衷。
当即摆手,就挥退了一众侍卫,只留下一名身穿便装的太监继续跟随。
三人两人再前,一人在后,就这样走在京城的大街上。
行走间,总是能听到热闹的叫卖声,和来往行人的嬉笑声。
这一刻,朱由检莫名的感受了一种成就感。
正是因为有了自己的励精图治,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百姓安康。
而接下来,朱由检要做的,那便是对内,让国民生活水平提高。
对外,则是要开疆扩土。
一个目标,五年内,大明朝的国内,再也不能有饿死的百姓。
十年内,积蓄出足够的力量,对外用兵。
而这个目标,只能提前,绝不能延迟,谁挡自己都不行。
“父皇,他们在干什么,为何在争吵?”
突然,一道稚嫩的声音在耳边响起,朱由检寻声看去,正是小家伙朱建烨指着远处的几人对他问道。
而几十米外的街道上,正好可以看到五个男子站在一起,不知因为何事而发生了争吵。
见状,朱由检也不由得摇了摇头,对着朱建烨笑道。
“建烨,你要知道,人之所以有争吵,不外乎两件事,一是利,二是情。”
“对了,既然是出门在外,你就别再叫父皇了,就向他们一样,称呼咱为父亲吧。”
“是,父亲,孩儿懂了。”
小小年纪的朱建烨,若有所思的看着远处的争吵,随后向朱由检点头道。
“嗯,那就走吧,你要多走多看,须知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。”
“有些道理和学问,可不是书中能交给你的。”
对于自己这位大皇子,朱由检是真的很满意,也一直有将他往储君上面培养的心思。
后世的九龙夺嫡,说到底还不就是因为储君不行,所以才有了后来被废,九龙夺嫡的局面?
可是如果储君优秀呢?
到时候早早立下储君,自然就能减少很多这方面的麻烦。
此时的朱由检,皇子已经有了三人,而公主也有了一个。
真可谓是子女满堂了。
并且朱由检也相信,随着年岁的增长,以及未来妃子也会越来越多。
他的子女,也一样会越来越多。
所以有些事情,他也不得不先做好准备。
三人渐行渐远,在京城的街道上体会着人生百态。
不过在体会这方面,其实多是朱建烨在朱由检的提点下,用心去体会。
而朱由检更在意的,其实还是百姓们的生活如何。
只是看了片刻,朱由检就在心中升起了
“看来朕也是该出京看看了,不说这书面上得来的,终归还是浅薄不实,就说这京畿之地的百姓,也是天下百姓中生活最好的!”
“只看他们,终归是无法代表大明所有的百姓。”
喜欢我成了崇祯请大家收藏:(www.24vipshu.net)我成了崇祯vip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