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帝刘宏终于召开廷议,讨论辽东郡太守、泰山郡太守和扬州刺史等职位。
不是刘宏忘记了自己的承诺。
而是秋后的天气乍暖还寒,身体虚弱的刘宏病倒了。
如果不是刘宏对刘备的器重。
这些地方的职务,趁着刘宏生病的时候,就会被张让这些宦官和世家豪族交易出去。
这次连张让他们都站在刘备这边,世家们也没办法私下做手脚。
没能在私下达成协议,只能在朝堂上公开讨论。
堂堂的大汉朝廷,是讨论国家大事的地方。
现在却变成披着廷议的外衣,进行官职交易的地方。
这可以说是大汉王朝的悲哀!
......
廷议是一件很严肃地事情。
皇帝和大臣在朝堂上的言论,可能都会被载入史册。
在这种场合中,身为臣子就是私心再重,也得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搪塞。
刘备站在崇德殿的角落里,安静地听着张让宣读廷议的内容。
“......”
“......侍御史田丰刚直中正,拟擢升为辽东郡太守;广平令沮授忠贞为国,拟擢升为泰山郡太守;上蔡令甄逸体恤民情,拟擢升为扬州刺史......”
“......”
刘宏很久没有上朝议事,堆积下来的公务如山,张让宣读内容足足宣读了一个时辰。
站在大殿上的大臣,很多人都听得昏昏欲睡,闭着眼睛在那里打盹。
上朝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。
大臣们都要三更入宫、点卯,然后才进入大殿。
每次上朝议事,大臣们就一宿不能睡觉。
刘宏不爱上朝,估计也和这有关。
再过几年,刘宏甚至半年都不召开廷议。
......
廷议的事情一件件过去,终于到了任命各地官员的事情。
这个时候,昏昏欲睡的大臣,好像突然来了精神,一个个都睁开了眼睛。
司空张济(不是张绣的叔父)。
司徒袁隗。
太尉杨赐。
太常陈耽。
大鸿胪许栩。
大司农周忠。
太仆邓盛。
......
这些都是汉末朝堂的常青树,三公九卿的位置,基本上都在他们之间轮换。
刘备平静地看着这些人。
----这就是汉末的世家豪族中的代表。
四世三公的袁家不必细说。
四世三公的杨家,杨赐之后,还有杨婉常年居于三公。
张家在张济之后,张温也是三公。
陈家就是陈群的家族。
周忠就是周异的从兄,周瑜的堂伯。
许家就是推出‘月旦评’的许劭、许靖的家族。
南阳邓家,同样是东汉大族。
......
东汉的世家豪族远不止这些。
几百年来,东汉的权力都在这些世家豪族的手中,从来没有大的变化。
经过一百多年的政治斗争,关西和江东的世家,几乎已经被排除在权力中枢之外,根本无法染指三公九卿的位置。
刘备在这一刻,明白了李儒心中怨恨。
......
这次要擢升的官员,远远不止田丰他们三人。
刘宏想提拔人,世家豪族同样会准备很多人员和岗位。
刘宏也清楚这一点,每一次擢升官员,就是一次的政治妥协。
对于世家豪族来说,就是排排坐分果果。
前面的十几位官员任命,包括田丰和沮授都很顺利地通过。
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,田丰和沮授都是他们关东世家的人。
辽东苦寒之地,泰山贼寇天下闻名,在他们眼中都不是肥差。
甄逸就任扬州刺史职务遇到了责难。
刘备看到袁隗使了个眼色,一个御史站了出来。
“陛下,甄逸乃是商贾出身,商人重利,讲究利益的交易,扬州刺史是监察官员的职务,职责事关重大,岂能交予商人之手?”
张让没想到,自己认为刺史的职务没有油水,不会引起世家的反弹,没想到世家居然还是出了幺蛾子。
刘备却略有所感。
----兖、豫、冀和荆、扬这五洲,可以说是关东世家的大本营。
他们把这几个地方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,轻易不允许他们插手。
甄逸虽然是冀州人,出身却没有得到他们的认可。
还有一个原因,应该就是刘备自己。
刘备是甄家的女婿,身份却是汉室宗亲。
这次刘宏提拔田丰三人,很明显是把刘备当作亲信培养。
不是说世家已经把刘备当作对手。
如果那样,田丰、沮授的任命都会受到阻拦。
刘备的身份特殊,是宗室也是士族。
随着刘备编撰《三字经》,他在士林中已经有了名士之名。
刘宏在争取刘备,世家同样在争取刘备。
世家能够把控朝堂,就是因为他们人才多。
刘备是个人才,就值得他们拉拢。
其实,大部分的宗室子弟,都不会过多地介入权力斗争。
大部分的时候,他们都能成为得利者。
甄逸的任命受到阻拦,可以说是世家给刘备的一个下马威。
----没有我们的同意,皇帝提出的人选,我们也能否决。
如果刘宏要想强行独断通过,也不是不可能,但对皇帝的威望和名声,却是一次致命的打击。
刘宏当然知道这一点,选择了以退为进,思考了一会儿才说。
“既然各位爱卿有异议,那今天的讨论就到此为止,朕可能是病体初愈,身体感觉有点困乏,你们退朝吧。”
殿下的大臣们大眼瞪小眼,一时之间都懵了。
----陛下这是不按常理出牌啊!
扬州刺史的职位无法确定,可以先确定其他的职务。
总不能那么多官员空缺,却一直没有人上任吧?
这次刘宏耍赖皮,大臣们还没有办法责难他。
----陛下确实龙体有恙,做臣子的总不能让陛下拖着病体工作吧?
大汉独尊儒学,就是因为其中的忠君思想。
做臣子的如果不忠,比对父母不孝还会遭人唾弃!
袁隗只能亲自出马,恭敬地恳求刘宏。
“我们这些臣子办事不力,让陛下为国操劳日理万机,以致龙体有恙,臣等万死难辞其咎!”
其他的大臣也赶紧附和,“臣等罪该万死!”
刘宏满意地摆了摆手,“众爱卿平身吧。”
袁隗这才接着说,“刚才向御史所言,臣不敢苟同。”
“甄子隐虽然出身商贾世家,家族却已经三代为朝廷效力,甄子隐在上蔡令的任上更是官风清正,百姓赞不绝口,微臣认为,甄子隐完全胜任扬州刺史的职务。”
司徒袁隗一锤定音,那位向御史也以监察不利的罪名当场革职,廷议得以顺利进行下去。
......
喜欢游戏玩家闹三国请大家收藏:(www.24vipshu.net)游戏玩家闹三国vip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