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等到军队控制了局面后,才带着赵季晨和戏志才他们进入城内。
在城主府的院子里跪着一个黄巾将领,高举着张宝的首级,脸上露出诌媚的笑容。
“将军,我斩下张宝的头颅,特来向朝廷投诚。”
看着张宝头颅上怒睁的眼睛,明显一幅死不瞑目的样子。
刘备的神情恍惚,心里为张宝感到悲哀。
跪在地上的是张宝身边的大将严政。
这个严政深得张宝信任,地位更在褚燕、刘石、大洪和平汉四大将之上。
也正因此严政手中的兵马最多,又随张宝坐镇下曲阳城中。
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亲信大将,会亲手斩下张宝的首级?
褚燕等人得知消息后狂怒,开始猛攻下曲阳。
可是,他们后面有汉军,下曲阳墙厚城坚,严政的手中人马又多。
无奈之下,褚燕他们只能分散突围。
张宝的首级是值钱。
按照大汉朝廷的诏告,严政也确实能够免死。
可这样一个背主的无德之人,真的应该活在人间?
刘备的脸上一片冰寒,眼睛里写满了厌恶。
“严政,张宝视你如心腹,你怎么下得了这个毒手?”
严政一看不妙,大惊失色,“将军,朝廷的诏告写得明明白白,无论是谁斩杀张宝三兄弟都能免罪,并有重赏。”
刘备一字一句地说,“张宝敢叛乱自然该死。可是他死在谁的手中,都不应该死在你这样的小人手中。”
“大汉重视律法,但更重视礼教。”
“严政,你可以因为理念的不同离开张宝,也可以因为贪生怕死临阵逃脱,甚至主动投降朝廷,张宝没有欺辱你,反而无比器重你,你没有弑主的理由。”
“我儒学讲究的是君主人伦之德,如果任由你这样一个违背人伦道德底线的弑主之徒逃脱惩处,还因此享受荣华富贵,那不是让陛下背上庇护无德之人的冤屈?”
“我刘备今日必杀你这败坏道德之人,再向陛下请罪!”
刘备说完“锵”的一声拔出腰间的宝剑。
严政大惊,从地上跳起来,将手伸向腰间的佩剑。
可是不等严政拔出佩剑,刘备手中的宝剑已经以不可思议的速度,剌进他的胸膛。
严政一下子瞪大了眼睛,鲜血从嘴里不停地往外冒。
刘备看都懒得看他一眼,抽出宝剑转身离开。
在严政拔剑的时候,站在他身后的典韦双手抱胸,眼里露出了戏谑的神色。
——在这么近的距离下,典韦在刘备的剑下都无法幸免。
区区一个严政,哪可能有反抗的余地?
......
刘备的请罪书连同张宝的首级送到了雒阳。
张让读完刘备请罪的奏折,看着崇德殿上的大臣们。
“各位说说,刘备违逆朕的旨意杀了严政,是否应该论罪?”
大汉对一个人的罪行判断,就是是否违背了礼法。
刘备杀严政违背了君主的诏令,从这一点出发是有罪的。
刚刚上任的宗正刘虞第一个站了出来。
“陛下,当初颁布诏告的本意是为了分化黄巾贼内部,严政此等小人弑主却是穿了诏告的空子,刘备杀严政虽然违逆了陛下旨意,出发点却是为了维护陛下的威望。”
“臣以为,可以叛刘备有罪但免罚,以体现陛下宽容。”
大殿上的士族开始议论纷纷。
刘宏想了一下又问袁隗,“司徒有什么看法?”
袁隗踏前一步严肃地说,“陛下,老臣认为,刘备非但无罪,反而有功。”
大殿里一下子安静下来。
毕竟,刘虞的评论相对公正,刘备违逆朝廷诏告有罪,但出发点是好的,可以免罚。
不同意刘备有罪的人,也只是认为刘备维护道德礼法,可以抵消违逆诏命之过,应该认为无罪。
袁隗说刘备功大于过,无罪反而有功,士子们就不知道以何为依据了。
刘宏本来就没有怪罪刘备违逆朝廷诏告,自然也想知道袁隗的看法。
“司徒请说。”
袁隗娓娓而谈,“诏告出于朝廷,自然不可轻易违逆,否则,朝廷的尊严和脸面何在?”
“但君主人伦道德却是我大汉的立国之本。正因为有这个道德礼法的约束,人们才知道下不可犯上、奴不能欺主。”
“如果君主人伦的道德底线被撼动,那代表我大汉的根本受到了破坏。”
“与之相比,朝廷的尊严和脸面,应该置于立国之根本之下。”
“毕竟朝廷诏告虽是出于陛下之手,却是满朝文武共同议定,如果有错,这个过错应该由大臣们共同承担。”
“严政此人本为逆贼,又犯了更加严重的弑主之罪,触碰了君主人伦之道德底线,从道德礼法的层面来说,比张角等三贼首更加可恶可恨!”
“刘备杀了严政,维护的是我大汉之根本,所以老臣认为刘备无罪反而有功,请陛下明查!”
袁隗的话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鸣。
包括刘宏在内,谁能容忍自己身边的人背叛自己?更不要说弑主的行为。
如果这个道德底线被撕裂,是不是以后谁都敢犯上做乱?
奴才为了利益可以弑主。
臣下是不是为了利益也可以弑君?
袁隗的说法,可以说是维护了统治阶层共同的利益,自然会得到所有人的支持。
“司徒说得对,刘备有功无过。”
“无故弑主者须严惩,维护道德者应重赏。”
“请陛下明察!”
“请陛下明察!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