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全这才知道阎忠的底气从何而来。
羌族人本来就仰慕汉人的文明,族里有点身份的人,都要给自己去一个汉人的名字,以示自己有学习汉人的文化。
现在知道自己本来就是汉人的一支,哪里可能不死心塌地?
从此,西北的民心,可以说彻底稳固!
......
安排各支羌族首领回到族内,去动员百姓支援西域垦殖兵团后,曹全才有机会仔细询问阎忠。
“伯诚先生,羌族真的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一支?”
阎忠严肃地说,“当然是真的,文明的溯源考察,可来不得半点虚假。”
“我也是现在才知道,其实我们华夏民族,也可以称作古羌族。”
曹全若有所思,“其实民间关于羌人氐人的传说不少,这些民间传说也是指向汉羌是同一个祖宗,只不过一直没有历史资料的详细记载。”
阎忠苦笑,“其实历史上有记载,不过因为文字的变化,或者因为华夏文明发展起来之后,我们自己不愿意承认是古羌人的事实。”
曹成精神一振,“伯诚先生,能不能详细说说?”
阎忠点点头,“在《史记·六国年表》就有记载,‘禹生于西羌’,大禹是夏朝的奠基者,也是从夏朝开始,部落的禅让制度,改成以后王朝的传承制度。”
“《国语·晋语》中也记载,神农氏一脉在距今五千年前就统治着华夏,而神农氏一脉生于姜水,故姓姜。”
“实际上,这个姜姓,在象形文字中就是羌字,象形文字中记载的古羌族,就是我们的华夏民族。”
曹全听得心动神驰,“仲任和他的师兄弟们太强大了,不知什么师门才能教出这样一群人才。”
“伯诚先生,你不觉得仲任他们的来历很神秘?”
阎忠笑了,“景完,自古以来,我们华夏就有很多隐世的家族和门派,大秦王朝的尊法抑儒,我们大汉独尊儒术,实际上都压制了很多学派的发展。”
“仲任他们的师门,应该就是不满独尊儒术而遁世的学派。”
曹全现在也是受到卫荷他们这些现代人的影响,思想上很是开放。
“应该是这么回事,看起来,在学术方面,还是要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,才能更好地促进思想的进步。”
阎忠想了一下,“从政权的稳定出发,执政思想还是要以一种学说为主,在此基础上,可以允许其他学说的存在。”
曹全连连点头,“从目前我们西北的执政思路来看,主公还是注重儒学的教化,我等才有了用武之地。”
阎忠,“我倒是认为主公和季晨他们主张外儒内法,这也不失为一种权衡之道。”
曹全笑道,“我们目前先不去管主公的想法,打理好西北的事情,终有一日,我们能看到主公施政的手段。”
阎忠也笑了,“真期待哪一天早日到来!”
曹全叹息了一声,“其实,现在羌人归心,我们只要把羌族考证结果公布出去,有可能随时结束凉州的叛乱。”
凉州之所以发生叛乱,是因为汉人官员在凉州横征暴敛,韩约等人借此挑起汉羌之间的民族矛盾,才让这场叛乱愈演愈烈。
阎忠摇摇头,“我们公布文明考源的结果没有用,重要的还是大汉世家的态度,没有得到他们的认可,羌人就??会被接纳,也不能向他们传授华夏文明,反而会激起羌人的怒火。”
曹全这才知道,为什么阎忠告诉滇吾素等羌人首领,十年之内解决羌人回归华夏的问题。
这个时代的士族,有种大华夏的情结。
说白了就是民族主义者。
士族们认为,不能将华夏文明随意传给外族,谁敢私自传授,在大汉将再无立足之地。
后世很多人都将文明理解成汉文、汉字。
士族提倡教化万族,羌人的首领和贵族,大多数都有学习大汉的文化。
华夏文明,指的就是大汉王朝拥有的技术。
比如耕种粮食,炼制矿石、锻造铁器,以及各种发明创造。
羌人就是因为缺少各种技术,生产力无法发展,才会一直生活贫困。
能够认祖归宗,相信每个羌人都会愿意。
如果希望落空,确实会让他们更加愤怒。
甚至西北的羌人,都有可能受到影响。
曹全想明白这个原因,反而有点担心。
“伯诚先生,现在加入我们的羌人,知道汉羌是一家的消息,会不会被他们传开,带来不必要的麻烦?”
阎忠信心十足,“羌人是华夏一支的消息,只有这些羌人的首领知道。”
“我们只是通过习汉字、说汉话,鼓励羌人百姓成为汉人,在惠民政策上汉民和羌民一视同仁。”
“只要我们坚持贯彻平等、公平的政策,羌人就会和我们站在一起。”
几百年来,汉人始终统治着凉州,哪怕羌人受到许多不公平的对待,他们仍然对大汉充满仰慕。
现在的西北三郡,用习汉字、说汉语的政策,加快汉羌融合,已经彻底获得了羌人百姓的拥护。
滇吾素这些羌人的首领,在百姓心中的地位,就如同士族在大汉的地位。
他们主动承认自己是汉人,自然会带动部族百姓成为汉人。
羌人在几千年前离开中原,与当地土着结合后,虽然有自己的语言,却一直使用汉字,没有独立的文字。
直到几百年后,西羌的羌人,慢慢被来自中亚和西亚的外族同化,建立了吐蕃王国,才有了简单的文字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