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西游篇内容,看斗罗可直接跳过)
此时天色渐晚,微风轻轻拂过,带着一丝丝凉意。在一处幽静的小院里,三人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坐在石桌前,桌上点着一盏摇曳的油灯,散发出柔和的光芒。周围是茂密的竹林,晚风吹过,竹叶沙沙作响,仿佛在低语。
少年端着一个托盘缓缓走来,托盘上放着几碗热气腾腾的斋饭。他小心翼翼地用黑色的碗给每人盛了一碗,脸上带着淳朴的微笑。
唐三接过碗,感受着碗边传来的温度,心中涌起一股暖意。他抬头看向老者,恭敬地问道:“老人家,刚才您说西行的经难取,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
老者放下手中的碗筷,轻叹一声,道:“师父,您有所不知,这西行取经之路,困难重重。不仅有恶劣的天气和环境,更有凶猛的妖怪出没。许多前往西天取经的僧人,都在这条路上遭遇了不幸。”
唐三闻言,眉头微皱,但他并未显露出过多的担忧。他瞥了一眼正在狼吞虎咽的八戒,转向老者道:“老人家不必担心,我这两个徒弟都是有大神通的,区区几个妖怪,对他们来说不在话下。”
老者点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欣慰。而此时,八戒已经连吃了三大碗饭,仍然在用他的小眼睛贪婪地向锅里张望。孙悟空看在眼里,忍不住调侃道:“你这个呆子,吃这么多了还要吃?也得替人家主人留点饭吧。”
八戒闻言,忽地跳起身来,躲得远远的,嘴里却嘟囔着:“猴哥,我老猪就是吃得多了一些嘛。你们又不是不知道,我自从跟了师父,就从来没有吃过一顿饱饭,每一次都只吃得半饱。”
唐三看着八戒的委屈模样,忍不住笑出声来。他摇了摇头,劝慰道:“八戒啊八戒,你也不能太贪吃了。咱们出家人要知足常乐。”
老者也笑着插话道:“不妨事、不妨事。这位小师父虽然吃得多了一些,但看他吃得那么香,我也感到高兴。再让他吃一点也没事。”
听到老者这么说,八戒顿时喜笑颜开,又盛了一大碗饭开始狼吞虎咽。孙悟空无奈地摇了摇头,而唐三则向老者投去感激的目光。
在这宁静的夜晚,四人围坐在石桌前享受着简单的斋饭。虽然食物并不丰盛,但氛围却格外温馨。他们谈论着西行的种种趣事和困难,老者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些见闻和经历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夜色越来越浓。油灯的光芒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而明亮,照耀着四个人的脸庞。他们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,沉浸在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之中。
当最后一粒米饭被八戒扫进嘴里后,他满足地摸了摸肚子,打了个饱嗝。老者见状笑了起来:“这位小师父真是好胃口啊!”
唐三也笑着接话道:“是啊,八戒这胃口可是出了名的。不过话说回来,我们这西行取经之路还很长呢,得赶紧休息好继续上路。”
听到这里,老者站起身来道:“既然如此,那我就不打扰各位休息了。如果以后还有机会相遇的话,再聊。”说完他转身缓缓走进了夜色中。
唐三和孙悟空异口同声地说道:“够了。”这话让正吃得兴高采烈的八戒突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,他抬头看看唐三,又瞅瞅孙悟空,两人的目光都如同刀刃一般锐利,仿佛在说:“你若再贪吃,小心我们不客气。”八戒虽然心里还有些不甘,却也不敢再多吃,只能悻悻地放下手中的食物。
夜色渐浓,山间一片寂静。唐三师徒四人围坐在火堆旁,默不作声地休整着。次日天刚蒙蒙亮,四人便准备启程。那老者早早地等候在一旁,见他们准备离开,走上前来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三位西去如果遇到难处,肯定还会回到小老的茅舍来。”
唐三闻言哈哈大笑,他拍了拍老者的肩膀道:“老人家也太小看我们师徒了!您放心吧,我们出家人不走回头路,既然决定西行取经,取不到真经,绝对不会再往东行。”孙悟空也一挑拇指,脸上露出赞赏的神色:“师父果然佛性坚定,有您这样的领路人,我们定能取得真经。”
“呵呵,走喽。”唐三翻身骑上白龙马,催促着它前行。八戒连忙挑起行李担子,紧跟其后。孙悟空则跃上树梢,继续探路。一行人沿着山间小路行进,不久便看到一座巍峨的高山矗立在眼前。
这座高山陡峭险峻,仿佛直插云霄。唐三骑在马上,斜挑着眉梢仔细打量。只见高山连绵起伏,山岭峻峭;山崖陡峭如刀削斧砍一般;深谷幽邃莫测,仿佛通向地府;山泉叮咚作响宛如天籁之音;山间野花争奇斗艳、芬芳扑鼻。
他们仰头望去,那山高耸入云,似乎与青天相接;而那深涧则深不见底,仿佛能直通地府。山前云雾缭绕、怪石嶙峋,景色奇特无比。崖后藏龙洞弯弯曲曲、深邃莫测;洞中水滴声声入耳、清脆悦耳。山间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野兽和飞禽在自由自在地生活着。
夜色降临之际,巴山猛虎开始寻找自己的巢穴;而到了清晨时分,则有蛟龙腾出水面翻波戏水。当他们登上一个洞门时,忽然听到里面传来轰隆隆的响声;草丛中的飞禽被惊起扑棱棱地飞向天空;林中的走兽也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。猛然间一阵狼虫虎豹的吼叫声传来,吓得人心惊胆战、心跳加速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