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兴扑到船舷往下看,只见到水面向被犁过一样,浪花翻滚着向后方退去,眨眼间又消失。
“景完,这艘船不用桨的吗?”
“当然有。”曹全也伏在栏杆下,指着船体靠下部位的一排水车,“当船只进入浅水时,船上的螺旋桨吃水不足,就依靠这些水车带动船体前进。”
“这么大的楼船,还能在浅水滩行驶?”梁兴更惊讶了。
曹全笑道,“伯起没有注意到我们的船只都是平底的吧?这种平底船更加适合在浅水中行驶,当然,船体的重量大,吃水还是较深,所谓的浅水,水深也需达到数米,要想靠岸必须建设专门的码头。”
梁兴,“看起来,用这种楼船无法用于运兵了。”
曹全点点头,“楼船设计出来主要是为了商用,运兵可以使用运粮的船只,一艘可载百名士兵,百艘就可以运兵万人。”
梁兴很是兴奋,“景完,到时候要调拨数十艘船只用于运兵,不知你手中的船只是否够用?”
曹全拍了拍梁兴的肩膀,“伯起,你放心吧,我们建造的船只,只要就是为了运输军粮和物资,怎么可能不够用?”
梁兴考察完船只的性能,就赶回了员渠城。
......
大汉远征军在莎车到桢中城的山区,果然遭到疏勒人的激烈抵抗。
葱岭的山区险峻无比,除了通向桢中城的大路,几乎没有其他的道路可以通行。
疏勒人依托各个山谷布下层层的兵力,汉军只能一个个关隘攻过去。
山路狭窄,汉军的兵力根本无法展开。
疏勒的军队,只要在险要的地方扼守,就能阻挡汉军的前进。
在这种地形的攻坚战中,猛将的作用尤其重要。
关羽身边着名的猛将,几乎都派了出去,在身边的只有几员出身黄巾的将领。
历史上的黄巾将领中,张牛角的勇武是出名的。
没有人知道,张白骑的武艺还在张牛角之上。
卫荷也是隐隐记得,在弘农的民间传说中,传闻在庞德征讨张白骑时,张白骑和庞德张上百回合才败北。
张白骑来到西域后,卫荷安排高览和他比武,确实要斗上百回合才败下来。
高览的武艺和庞德在伯仲之间,说明野史的记载,有时候同样真实,张白骑确实是一员猛将。
......
汉军就这样艰难地一步步推进,七月份才攻到依格孜牙河谷附近。
随着海拔越来越高,山势也越来越险峻。
依格孜牙河周围,道路一边是峻峭的山峰,一边是紧邻河谷的悬崖峭壁。
疏勒人凭着对地形的熟悉,在山道上布下一道道防线。
这里的山峰,根本看不到绿色的植被,汉军和疏勒军队都无法进行偷袭。
想要攻下疏勒人的防线,只能用人命来填。
关羽和卫荷他们站在山下,看着前方的将士在浴血奋战,脸色都无比凝重。
往山上进攻的队伍最前面,是一个健壮的身影,他的身上只是穿着一件无袖的皮甲,手上持着长矛,正在奋勇地杀敌。
这就是一直被关羽雪藏在身边的猛将张白骑。
山路上的战斗极为凶险,疏勒人居高临下,弓矢和滚石的威力倍增,士卒的战力有限。
只要试探出敌军没有大型床弩,张牛角和张白骑这些猛将,都会身先士卒冲杀在前面。
不仅是大汉远征军中,可以说在汉军的历史上,就是将领的这种带头作用,才会让汉军能做到一汉敌五胡。
古代的阶层等级森严,将军都能做到以身作则,士兵们更愿意为了保护将军,获得胜利去拼命。
张白骑手中的长矛舞动,不断地挑飞射向他的弓箭,还有那暴雨般的落石。
一旦山上滚下巨石,张白骑身后的张牛角和于氐根,也会快速地冲上去,将巨石挑飞到旁边的河谷里,高高的山崖下,就会传来巨石落水的巨响。
张白骑在山道上左右跳跃,不断地接近疏勒人的防线,到达面前后,奔跑几步踏上身边的石壁,居高临下地跳入疏勒人阵地中。
张牛角和于氐根紧跟在后面,用手中的枪矛挑开挡住道路的石头和土包,也迅速冲了进去。
他们身后的士兵嘴里怒吼着,“杀!杀!杀!”,蜂拥着像向疏勒人扑过去。
喊杀声惊天动地,疏勒人的防线终于被破。
关羽看着张白骑勇猛地冲入敌人的阵地,不断地点头。
“仲任,你说得对,张白骑确实是一员难得的猛将。”
卫荷叹息着,“我们大汉有数千万人口,很多人才都像白骑一样,只是没有得到学习的机会,只要我们用心培养,还会有更多的良将出现。”
......
大汉远征军主力,就这样和疏勒人一个山峰一个山峰地争夺,缓慢又坚定地一步一步前进。
直到七月底,疏勒人被逼出了山区,才彻底地溃散。
张牛角和张白骑等人率军一路追击,终于到达了盘稿城下。
盘稿城距离疏勒的王城桢中城已经不足百里,汉军的骑兵在一天之内就能赶到桢中城。
疏勒王裴义知道回天无力,带着王室成员和疏勒贵族,在数千王室侍卫的保护下,开始仓皇逃跑。
不出赵云所料,疏勒王室的逃跑的方向,就是东北方的乌孙。
在桢中城外监视的斥候,迅速把这个消息传给了赵云、成廉。
得到消息的赵云,一刻都没有耽误,马上和王铮商量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